◎作者:胡萍◎出版社: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◎出版時間:2014年1月
  當我們抱怨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時,可否想過,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?孩子學齡前,是否發現並保護好了孩子與眾不同的天賦和學習熱情?知名家庭教育專家胡萍的兒子於2012年考上劍橋大學,作者回顧並梳理了兒子20年的成長之路,其中有作者本人和孩子爸爸正確與錯誤的教育方式;有為了帶著兒子求學、不得不與孩子爸爸分開到異地上學的特殊經歷;有現階段主流教育與非主流教育的對比與思考。作者沒有炫耀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多麼的成功,而是把自己的成功與失敗、得到與失去、付出與回報、焦慮與幸福真誠分享。
  那些零件是來幫助根兒修複內在發展的,現在根兒的修複完成了,零件的使命也就結束了
  根兒5歲多的時候開始轉向了更為精細的工作,他迷上了拼裝飛機模型,最喜歡的是米格戰鬥機,孟爸常常帶根兒買回兵器雜誌和飛機模型零件,父子一起研究各種型號的戰鬥機,一起將零件組合起來,完成飛機模型的拼裝。每周,根兒都會完成2至3個飛機模型的拼裝。
  在閱讀飛機模型雜誌的過程中,根兒開始認識一些專業詞彙。一次,根兒問孟爸“馬赫”是什麼意思,孟爸一時回答不上來,那個時代沒有電腦,孟爸就在家裡查詢字典和詞典,但沒有找到答案,第二天,孟爸專程到新華書店查閱了很多書後,才找到“馬赫”的解釋。這樣的身教讓根兒傳承了認真治學的態度,至今,只要根兒有不明白的知識,他都會認真查閱資料求證答案。
  根兒7歲左右時,迷上了四驅車,這可能是男孩的本能,他興奮地將買回來的四驅車零配件包打開,按照裝配圖指導拼裝成型。在離我們家不遠處有一家四驅車小店,店里有一個搭建好的四驅車跑道,每天有很多小孩拿著自己的四驅車到小店,和小朋友比賽。根兒每天下午放學後都要去那家小店玩,當時學校不給一年級的孩子佈置作業,所以,根兒從下午3點半以後都是可以自由玩耍的。根兒開始只是買回拼裝好的四驅車,後來他要求買零件回家自己拼裝,得到了孟爸的支持。
  在拼裝四驅車的早期,根兒買回的是半成品,只需要把一些大的零件安裝好,四驅車就拼裝完成。根兒很快就不滿足於如此簡單的拼裝了。他買回了各種大小零件和各種工具,用工具箱分格裝好,照著圖紙自己動手拼裝。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裡,他一頭扎進房間,拿出工具箱開始工作,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向孟爸求助,孟爸本來就懂得機械,還做過汽車修理工,非常樂意與兒子一起研究四驅車。半年後,連根兒的四驅車馬達都是自己完成的,他常常帶著自己的四驅車去小店,和小朋友們賽車,他的四驅車被年輕的店主選中,被展示在小店里,他纏繞的線圈驅動馬達被店主認為超過了自己的水平,店主經常讓根兒幫其他小朋友纏繞線圈馬達,他做的馬達能夠幫助小朋友的賽車速度不斷升級,這讓根兒異常得意。父子倆還買了一個立體車道架在家裡,看著四驅車在軌道上跑著,開心極了。
  現在我才明白拼裝飛機模型和四驅車給根兒帶來的內在發展,在完成了搭積木、做木質立體拼圖這些大動作的工作後,根兒的修複進入到了精細動作的發展階段。飛機和四驅車中那些直徑只有米粒大小的螺絲、使用牙簽一樣細小的工具、用銅絲整齊地纏繞指甲蓋大小的馬達,這些精細的工作過程,讓根兒的精細動作、掌指關節、指尖肌肉的力量、手指間的協調配合、精細的手眼配合等得到了發展。同時得到發展的還有他的耐心、細心和意志力,在一邊研究圖紙一邊動手操作的過程中,根兒手和腦並用,大腦細胞被充分激活,智力得到了發展。
  9歲以後,我們離開昆明到成都,根兒很少玩四驅車了,放假回到昆明,他也不再去小店,似乎失去了興趣。他的工具箱里還有很多零件,我有時會覺得很浪費,為什麼不繼續呢?我認為他應該繼續四驅車的拼裝,但孟爸說:“根兒不願意玩,為什麼要逼迫他玩呢?兒子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嘛!”現在我才明白,那些零件的使命是來幫助根兒修複內在發展的,現在,根兒的修複完成了,零件的使命也就結束了,至今,我仍然保留著根兒的工具箱,工具箱里還保留著他纏繞的馬達,馬達上的銅線非常規整,讓我們都不敢相信這是8歲的根兒親手完成的。
  在家裡,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,為他建立一個工作區,為孩子喜愛的工作准備豐富的工作材料,給孩子自由而充足的時間,這是我們在家庭中可以完成的早教,這樣的早教給孩子帶來的內在發展,是任何早教機構的教學都不能替代的。我們的做法也彌補了根兒在傳統幼兒園工作量的不足,我非常慶幸那個年代里我和孟爸堅持讓根兒玩耍,沒有讓根兒寫字背單詞做計算題,在他被耽誤之後依然贏得了修複的機會。
  (連載五)  (原標題:劍橋男孩成長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f52nfstx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